3月15日下午,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五十二期木香学术沙龙于博望报告厅举行,邀请陈尔飞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学术分享,一百多位学部师生参加,报告由李方民老师主持。(李方民老师做开场介绍)
报告会伊始,陈老师首先介绍了结直肠癌(CRC)的发病原因、分子机制及对民众健康的危害。CRC在全球主要癌症类型的死亡人数和占比中位居第二,在我国每年新发人数达55万,仅次于肺癌,因此结直肠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癌症之一,其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刻不容缓。
随后,陈老师分享了自己十余年的主要科研工作,其所在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运用新方法、新技术解析复杂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。以CRC为研究对象,从早期编码区高外显性突变基因的研究,再到近年来非编码功能性变异位点的筛选,从全基因组范围内系统解析了CRC发生或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变异。相关研究成果对CRC分子机理的揭示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
最后,陈老师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与会同学分享了“如何做好一名研究生”,指出要与导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;培养独立思考能力;学会时间管理,保证科研时间的付出以及时刻保持乐观自信。
报告结束后,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,针对在场师生的提问,陈尔飞老师逐一耐心解答,为大家在课题研究方面提出新思路,本次报告会圆满结束。
(现场提问互动)
互动彩蛋
问: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有很多差异基因,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基因均不编码蛋白质,如何确定差异基因中哪些基因编码蛋白质?
答:利用高通量技术确定了大量的变异基因,如何从中选取真正有功能的位点进行验证至关重要。一方面,研究者需要有较好的生物学背景,熟知基因的功能及潜在调控网络。另一方面,虽然确定了DNA突变、或者mRNA表达差异的位点,但在特定组织中,这些变异不一定翻译蛋白或行使功能,如果盲目地开展研究将会走很多弯路。前期可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(TCGA数据库、HPA数据库、GEO数据库),结合多组学数据系统地筛选高可信的潜在功能位点。条件允许的话,也可利用其他高通量手段进一步筛选用于深入研究的基因。